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96岁抗战老兵朱有芹:身体里的弹片,是特殊的革命勋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03:01:00    

■时光守护者·致敬永不褪色的荣光

在临沂客户端讯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96岁抗战老兵朱有芹正端坐在电脑前,与屏幕那端的老战友视频连线。尽管须发皆白,听力不如往昔,但当他指着胸前熠熠生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时,颤声说出“战友,我想你了啊”,我们仿佛看到了1944年那个毅然参军的少年。八十载光阴荏苒,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屹立在沂蒙儿女心中。

朱有芹与老战友视频连线“云相逢”。

“我要给哥哥报仇”

16岁少年毅然踏上革命路

1929年,朱有芹出生在沂南县葛沟镇(现属河东区)一个贫苦农家。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充满了饥饿与贫困。然而,这一切在1942年变得更加残酷——日军在其家乡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那时候只能靠啃树皮、嚼草根度日,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老人缓缓道来,声音低沉而有力。

1944年,因长期受侵华日军压迫,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计,年仅15周岁的朱有芹毅然加入沂南抗日游击队,后编入鲁中军区老四团,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日军武器先进,打得又远又准,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依靠熟悉的地形打游击,不和敌人硬拼。”这种战术正是沂蒙山区抗日武装的智慧结晶。

“参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想给哥哥报仇。”说到这里,他的目光投向床头一张经过AI技术修复的合照,照片上他与哥哥并肩而立,两张年轻的脸庞定格在那段烽火岁月。朱有芹的哥哥是一名共产党员,早年间秘密参加抗日活动,在一次行动中被叛徒出卖,凶残的日军将他绑在凳子上灌凉水,用枪托硬生生地撬弯他的肋骨,将他虐待致残。“哥哥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却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泄露党的秘密。”朱有芹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母亲也因承受不住这刻骨之痛,含恨离世。一连串的打击没有压垮这个年轻的少年,反而在他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爱国热血。“我要给哥哥报仇,要给千千万万受苦的同胞报仇!”这句誓言,成了朱有芹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力量源泉,也见证了一位普通青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用青春与热血书写的赤子担当。

朱有芹近照。

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

身体内仍有弹片未取出

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战斗的经历,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眼神依然锐利如初。“我当时心里害怕得很。”他目睹战友在战火中牺牲、负伤,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当时八路军装备十分简陋,一个连队只有9挺机枪和2枚小炮,经常要3人共用一挺机枪。“我负责递送子弹,如果战友负伤,就立即接过枪继续打。”朱有芹描述当时的情景,双手不自觉地做出托举机枪的动作。他清晰地记得,为了节约宝贵弹药,机枪通常只使用单发模式。“连发一下能打25发子弹,但子弹不够用,我们就打单发,扣一下扳机,打一发子弹。”

1945年春天,他所在的团奉命阻击从新泰出动的日军援军。“这场仗打了两天两夜,消灭日寇100多人。”说到这场战斗,老人激动地拍着膝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此战由于战前部署周密,战中又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了调整,使攻城与打援紧密结合,因而取得了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的胜利,摧毁了敌人历年来对沂蒙根据地“扫荡”的重要基地,使沂蒙与泰南两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有芹继续随部队南征北战。1948年6月在睢杞(河南开封东部)战役中冲锋在前,抱着20公斤重的炸药,冒着枪林弹雨连续炸毁了2座敌堡,打开了部队总攻的通道,被部队授予“爆破英雄”的称号,荣获二、三等功各一次。1950年解放华中南,他身负4处重伤,转入西南军区医院治疗,伤势稍好后随即投身到大西南铁路建设。1952年,为响应国家号召,23岁的朱有芹选择回乡待命,从此结束了军旅生涯。至今,老人体内仍有未取出的弹片。“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已经很幸福了。”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老一辈革命者的崇高境界。

“战友啊,我想你了”

跨越80年再续战友情

“我是老四团二营六连的,这个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你收到了吗?”采访间隙,朱有芹与曾经的战友开启视频连线,这次跨越八十载光阴的“云重逢”,让他难掩激动,颤抖着双手扶正胸前的纪念章,兴奋地向屏幕那头展示。屏幕另一端,赵合、李荣光、王田德3位近百岁的抗战老兵,纷纷将耳朵使劲凑近电脑屏幕,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只为清晰听见老战友熟悉的声音。八十载岁月流转,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刻下深深沟壑,却始终抹不去那份穿越烽火、跨越时空的战友深情。视频连线临近尾声,朱有芹轻轻摆摆手,感慨地说:“不说这些了,咱们还活着,得好好看一看大阅兵,看看现在的好日子。”

随后当记者问及最难忘的战友时,朱有芹眼神顿时变得柔和而哀伤“。他是我同村的战友胡家臣,他早我一年参军,在战场上像亲哥哥一样照顾我,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老人小心翼翼地摩挲着泛黄的老照片,眼角泛起泪花“,他们为了革命牺牲,我们活着的人要替他们多看看——如今的生活条件真的非常好,中国的国防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陆军、海军、空军等军种的建设都越来越好……”

夕阳余晖中,朱有芹胸前的纪念章闪烁着光芒,一如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沉甸甸地,烙在时光里。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连娜 梅香玉

编辑:李婷

相关文章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96岁抗战老兵朱有芹:身体里的弹片,是特殊的革命勋章

    2025-09-05 03:01:00
  • 记者手记:华南敌后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传奇

    2025-08-31 18:00:00
  • 广东17岁少年救六旬落水老人遇难,母亲悲泣讲述:孩子没犹豫一分钟,兜里还有新手机

    2025-08-26 08:54:00
  • 老年舞蹈队 跳出精气神

    2025-08-14 09:29:00
  • 警惕!老人发布出租信息 招来理财骗子

    2025-08-12 0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