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红花岗区海龙镇龙泉村大桥旁,红花岗区气象局工作人员正与安装工人一起,将支撑杆、太阳能板、雨量桶、气压传感器等微型智能气象监测站的设备,通过一个个小巧而精密的配件进行逐一连接固定,随后对风速、风向、气压等参数进行设置,不一会儿,一个微型智能气象监测站便安装完成了。
“微型智能气象监测站安装完成后,可24小时不间断自动采集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雨量等气象实时数据,而后通过物联网卡上传至省气象信息中心,再反馈到红花岗区预警信息一体化平台。”红花岗区气象局工作人员赵玖林告诉记者,该微型智能气象监测站是他们主要针对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多项气象指标而专门定制的,采用节能低功耗设计,具有性能稳定、数据采集精度高、易于安装维护和远程监控等特点,可满足专业气象观测的要求。
为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及时、个性化的气象服务,红花岗区气象局自2024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立足区域实际,根据《遵义气象监测精密样板区规划》编制要求,积极推进遵义气象精密监测样板区工程建设,持续优化气象观测站网,不断提升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
“我们按照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工作要求,在监测盲区、灾害易发区、湘江河流域等地新建微型智能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单雨量监测站,有序推进精密气象监测站点建设。”红花岗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设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可形成地空立体化监测网,从而提供精密精准的气象预报和预警服务,尤其遇到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还可为灾害预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配救援资源,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目前,红花岗区已新建成113个精密气象监测站点,加上原有的站点,共有126个精密气象监测站点,实现了多要素地面气象监测站镇(街)全覆盖、微型智能气象观测站重点社区、村居全覆盖,站间距达1.7公里,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红花岗区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以气象观测站点为依托,不断健全完善气象监测数据网络,从而推动气象服务向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气象精密监测能力和预报预警能力,为全区防灾减灾工作贡献力量。
全媒记者:刘合春
编辑:何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