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重庆“四普”新发现+1!渝中区人民公园内,有块“劝善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5 18:25: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晟

在渝中区人民公园内,藏着这样一块石碑,近一人高的碑身上,刻着“淫为诸恶首、孝乃百行源”10个隶书大字。百余年岁月里,人们从它身边匆匆路过,却鲜少有人知道它的故事。

位于渝中区人民公园内的“劝善碑”。

3月5日,这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人民公园内的“劝善碑”被正式登记进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新发现之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石碑,渝中区“四普”普查队积极向市民征集“劝善碑”背后的故事。

据渝中区“四普”普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劝善碑”位于人民公园内靠近西三街一侧的崖壁上,毗邻望龙门小学。

经过初步判断,“劝善碑”为清代石碑,由碑身和碑座组成,碑身通宽1.52米、通高2.7米、厚0.24米;碑座通宽1.7米、通高0.48米。碑文内容为“淫为诸恶首,孝乃百行源”,字体为隶书,字迹清晰可见。碑上的最小字宽24厘米、高30厘米;最大字宽32厘米、高35厘米。石碑边缘雕刻有万字纹的装饰边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

“劝善碑”所在的人民公园曾名中央公园、中山公园,是重庆历史上首座公园。园内现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每一处都承载着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渝中区“四普”普查队正在对新发现文物“劝善碑”进行测量登记。

渝中区“四普”普查队相关负责人说,新发现文物“劝善碑”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其雕刻技艺也展示了当时民间匠人的高超水平。碑文的隶书字体工整有力,线条流畅自然,显示出匠人们精湛的书法和雕刻技艺。此外,碑文的内容和形式也为后世研究重庆地区的社会民俗历史和民间工匠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

为何公园里会立有一块“劝善碑”?渝中区“四普”普查队进行了多方走访。

据居住在公园附近的居民回忆,该碑早年便存在于此,但具体是何时何人所立尚不清楚。

渝中区“四普”普查队正在对新发现文物“劝善碑”进行测量登记。

随后,普查队队员们走访了“重庆通”肖能铸,据肖能铸回忆,他在1954年上小学时便看到了这块碑,他的历史老师还给他们讲解了碑文的含义——这块“劝善碑”碑文出自道教《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又称《觉世篇》)第一章,旨在劝人要为善去恶,忠孝节义乃人道之大纲。这种反恶、从善、推崇孝顺的传统思想价值,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渝中区“四普”调查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劝善碑”背后的故事征集活动中来,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普查队希望通过征集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劝善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文章

  • 从女性视角重构抗战图景,这部口述史讲述35位重庆女性的抗战回忆

    2025-08-09 19:14:00
  • 当农民工刘诗利走进书博会,读书的意义具象化了

    2025-07-27 11:32:00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满月” 日均到发旅客超4.3万人次

    2025-07-27 10:12:00
  • 国家知识产权局帮助出海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2025-07-17 11:24:00
  • 重庆渝中通报“洪崖洞强拉拍照事件”

    2025-07-13 08: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