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江南雨)在郧西县关防乡一天门村集镇,一座看似寻常的房屋藏着不为人知的景致。顺着长长的楼梯蜿蜒而上,房顶之上竟别有洞天——一座兰棚静静伫立,这便是返乡创业人士邹景波精心打造的“兰园”。棚内兰草葱郁,四季兰的清雅、慧兰的俊逸、春剑的挺拔在此汇聚,十几种兰花品种争奇斗艳,千株兰草将这片天地装点得生机盎然。
“兰园”。通讯员 供图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2007年。彼时在外务工的邹景波经朋友介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他怀揣着“给出租屋添点生气”邹景波的简单想法,用几十元换回了人生中第一盆兰花。浇水、施肥、修剪,曾经被流水线磨得麻木的双手,在摆弄花草时渐渐找回了温度。几年的光景,他的出租屋从单一盆栽变成“微型兰园”,床头的《兰花栽培指南》被翻得卷了边,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新芽破土的瞬间。
2017年,务工返乡的邹景波本想在故乡的大山里寻觅新的兰花品种。当他站在一天门村云雾缭绕的山涧旁,望着眼前的绿水青山,邹景波突然意识到:家乡漫山遍野的腐殖土、常年温润的气候,不正是兰花生长的天然温床吗?“城里一盆兰花能卖上百元,咱这儿的山水就是最好的培育场!”邹景波那一刻,他毅然决定:留下,把兰花种在故乡的土地上。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村 "两委" 就主动找上了门,帮助他成立合作社、办理营业执照,村书记常说:"只要是正经创业,村里一定当好 ' 服务员 ',让乡亲们少走弯路。"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邹景波有了巨大的信心。但创业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兰花娇贵,对温度、湿度要求极高,野外生长的兰花往往难以适应温室环境。邹景波只能从零开始,一点点摸索门道,不断调整温室内的各项条件。从光照时长到浇水频率,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为了观测兰花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他常常连续几天守在温室里,仔细记录每一丝细微的变化。失败是家常便饭,但他从未气馁,心中始终坚信:只要用心,这个事业就一定能成功。
在苦心钻研兰花种植技术的同时,邹景波还以“振阳兰花植料”为账号,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分享种花心得,广交兰友。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邹景波在兰友圈里名气渐长,收获了不少粉丝,有人开始询问兰花专用肥料。这一问点醒了邹景波,他灵机一动:何不利用家乡的天然材料制作兰花土?
说干就干,邹景波立刻行动起来,利用本地丰富的橡树皮、松塔壳、柳树枝等原料,潜心研发兰花专用土。他将这份来自故乡的馈赠融入植料,在售卖兰花的同时推出专用肥料,产品一经上线,便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收获无数好评,成为兰友圈里的爆款,他也因此成为鄂西北地区唯一规模化经营兰花营养土的商家。
如今,邹景波的肥料生意蒸蒸日上,每月仅肥料就能卖出300多单,远销浙江、安徽、保定等地。“最远的订单寄到山东,客户说用咱的肥,花开得特别香。”邹景波提及此事,他眼里的光芒比盛开的兰花还要明亮。
从热爱到事业,从一名普通的务工青年,蜕变为如今的“兰花达人”,邹景波用十八年的坚持与努力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传奇。他的成功,不仅源于对兰花种植技术的精通,更在于那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怀梦想、满怀热情,就能在故乡的土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