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有没有血栓,睡觉先知?医生:体内有血栓的人,睡觉常有4异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1:18:00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有时却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这不,70 多岁的冯大爷就遭遇了这样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

冯大爷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可事发前一段时间,他总感觉小腿不对劲。小腿肿胀得厉害,每走一步都好像拖着千斤重担,别提多难受了。一开始,冯大爷没太当回事,心里琢磨着,可能是最近走路走多了,累着了。于是,他就在家自己动手,轻轻地按揉肿胀的小腿,想着能缓解缓解。一天、两天…… 好几天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有好转,肿胀依旧,还添了新麻烦,小腿开始酸痛起来,这可把冯大爷折腾得够呛。

恰在这时,冯大爷发现小区对面新开了一家足浴店。看着店门口那明亮的招牌,他心里一动,想着去那儿按摩一下,说不定能让酸痛肿胀的小腿舒服些。那天,冯大爷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进了足浴店。店里环境还不错,温暖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店员热情地迎了上来。冯大爷跟店员说明了自己小腿的情况,随后便躺在按摩床上,准备好好享受这一次按摩。

按摩开始了,起初,冯大爷感觉还挺舒服,紧绷的肌肉似乎在按摩师的手下逐渐放松开来。可没过多久,意外却突然降临。冯大爷先是觉得呼吸变得困难起来,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身力气。紧接着,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瞬间浸湿了鬓角的白发。他脸色煞白,双手不停地捂着胸口,表情痛苦不堪。店员发现冯大爷情况不对,顿时慌了神,手忙脚乱地赶紧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

很快,120 救护车呼啸而至,将冯大爷紧急送往医院。在医院里,医生们迅速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医生们仔细询问了冯大爷发病前后的情况,又观察了他下肢肿痛的症状以及当下的发病表现,凭借丰富的经验,高度怀疑冯大爷是肺栓塞引发的急性症状。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赶忙安排冯大爷进行肺动脉 CTA 检查。结果显示,冯大爷双侧肺动脉主干竟然有大量血栓形成。紧接着,下肢多普勒检查也传来坏消息,提示冯大爷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来,冯大爷一直受困的小腿肿胀酸痛,根源就在于此。

最终,医生明确诊断,冯大爷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在足浴店按摩时,由于外力的挤压,导致原本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血栓意外脱落。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液循环一路前行,最终堵塞了肺动脉,引发了大面积肺栓塞。尽管医生们全力抢救,但遗憾的是,冯大爷还是没能挺过来,离开了人世。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冯大爷的家人悲痛欲绝。

正确认识血栓,别让健康被 “栓” 住!

很多人都觉得血栓是突然冒出来的,就像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 “炸弹”,不知道哪天就会把血管堵住。可实际上,血栓的形成并非毫无缘由,它有着特定的前置条件。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液的状况也跟着发生变化。血液变得越来越粘稠,流动的速度逐渐放缓。原本维持平衡的血管凝血和抗凝系统,此刻也被打破了平衡,抗凝功能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下,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开始不安分起来,它们慢慢聚集在一起,逐渐凝聚成固体血块,这,就是血栓。

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血栓,它一旦脱离原本附着的血管壁,随着血液流动到处乱窜,堵塞了其他血管,那麻烦可就大了。它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使得部分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缺血缺氧,功能受损。而在人体中,血栓最爱 “光顾” 的地方,通常集中在这三个部位:

脑部:这里形成的血栓属于动脉血栓,在房颤患者中尤为常见。一旦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引发急性脑栓塞,那情况可就危急了。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5 - 17 倍之高,这数字着实让人触目惊心。

心脏:冠状动脉是血栓常 “出没” 的地方。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流速度变慢,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物质就像找到了 “落脚点”,不断在血管内壁上沉积。日积月累,血管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当某一刻,血块突然脱落,堵住了血管,心肌梗塞就这么发生了,心脏的正常跳动受到严重干扰,生命面临巨大威胁。

下肢:这里多是静脉堵塞。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速度本就相对较慢,当血液在血管中积聚时,血栓形成的风险便大大增加。而且,下肢的下腔静脉与肺动脉紧密相连,一旦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顺着血流很容易就会堵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这也是极为危险的情况。

血栓可不是 “一视同仁” 的,它也有自己的 “偏好人群”。下面这 7 类群体,可要格外小心了:

高龄(≥60 岁):人上了年纪,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心肺功能也不例外。心肺功能减弱,血液循环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这种情况下,静脉血栓就特别容易找上门来。就像冯大爷,70 多岁的年纪,血液循环本就不如年轻人顺畅,这也为血栓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怀孕及坐月子时:孕妇的肚子里孕育着新生命,腹压较大,这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的正常流速。而坐月子的哺乳期妇女,大部分时间都卧床休息,活动量极少。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大大增加了栓塞的风险。

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癌症患者的血液状态比较特殊,血液粘稠度更高。在血液流速放缓的条件下,凝血异常的情况更容易出现,血栓也就更容易形成了。

手术创伤以及骨折:无论是手术造成的创伤,还是骨折带来的损伤,都会使血管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小板就像一群 “抢修兵”,会大量聚集在血管损伤处。可过多的血小板聚集,也会增加血管狭窄堵塞的风险。

有血栓病史者:曾经出现过血栓的人,身体似乎被打上了 “血栓易感” 的标签,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比常人要大得多。尤其是那些曾经患过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人群,更要时刻警惕血栓再次来袭。

长时间久坐久站:现在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长时间久坐,缺乏足够的运动量。长时间久坐会让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引发下肢静脉曲张,进而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而长时间站立的人,小腿肌肉长时间保持收缩状态,血液无法正常回流到心脏,同样也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

服用雌激素者:雌激素这个 “小家伙”,进入人体后会捣乱。它会让血液中的血小板变得更加活跃,聚集在一起,同时还会黏附更多的胶原蛋白等物质。再加上激活的高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血栓形成的几率自然就大大提高了。

血管中有血栓时,睡觉或有症状

血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沉默杀手”,它总是在悄无声息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其实,血栓出现的时候,并非毫无征兆,在我们睡觉的时候,身体就可能已经发出了信号。下面这 4 个不适症状,大家可一定要重视起来:

单侧肢体麻木:当脑部出现血栓时,局部缺血会影响神经传导功能。这时候,单侧肢体就可能会出现麻木、无力的感觉。而且,随着血栓病情的加重,这种麻木、无力感也会越来越明显,从偶尔的轻微不适,逐渐发展到影响正常活动。

胸闷、呼吸困难:要是肺动脉出现了血栓,氧气进入血液的 “通道” 就受阻了。肺部在进行气体交换时,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住了脖子,无法正常工作。患者会明显感觉到呼吸不顺畅,胸闷难受。情况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抽筋频繁:睡觉的时候,如果经常感觉腿抽筋,可别简单地以为是缺钙。这有可能是腿部静脉血栓在作祟。血栓堵塞了血管,血液无法正常回流到腿部肌肉,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滋养,就会因缺血而出现抽筋异常。这种抽筋和普通抽筋可不一样,它往往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也更长,还会伴随着腿部的肿胀、疼痛,让人苦不堪言。

躺下后头疼:当我们躺下睡觉的时候,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血液流速会逐渐放缓,血液粘稠度也会慢慢上升。如果此时血管中已经有血栓存在,就会增加血管栓塞的风险。患者可能就会在睡眠中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让人辗转难眠。

血栓是吃出来的,这 4 种食物别馋了

血栓的出现,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看似平常的食物,其实就是隐藏在身边的 “血栓大户”。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呢?

高脂食物:烧烤那诱人的香气、烤肉滋滋冒油的模样、油炸食品金黄酥脆的口感,是不是想想都让人垂涎欲滴?还有动物内脏,独特的风味也让不少人爱不释手。可这些高脂食物,一旦进入人体,就会让血脂水平蹭蹭往上涨,血液变得越来越粘稠,就像在血管里倒了胶水,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反式脂肪酸这个 “坏家伙”,被人体摄入后,就像个赖着不走的 “无赖”,无法完全被消化代谢,一直停留在血液中。它还会捣乱,增加血液中 “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血脂一升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跟着大大增加了,血栓自然也更容易找上门来。

盐含量高的食物:有些人口味重,吃饭的时候总觉得盐放少了没味道。可平时吃太咸,会给身体带来大麻烦。摄入过多的盐,会让血液中的钠离子含量升高,引发高血压。随着血液渗透压升高,血管壁就像长期遭受海浪冲击的堤坝,弹性不断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也增加了。此外,高盐摄入还会让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这些物质一聚集,就加速了血栓的生成。

高糖食物:肥宅水那刺激的气泡、奶茶浓郁的奶香和甜蜜的味道、蛋糕松软香甜的口感,让很多人欲罢不能。但这些高糖食物,吃多了可不好。人体摄入过多的糖,血糖水平就会异常,甘油三酯含量也会跟着升高,血液变得越来越浓稠,这也是容易引发血栓的不良饮食类型

相关文章

  • 熬夜后反而觉得精力充沛?科学家: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2025-06-24 08:02:00
  • 脖子上“安营扎寨”3天,宁波七旬老伯遭遇蜱虫惊魂

    2025-06-04 16:12:00
  • 这些水果还能吃吗?鉴定指南,快转给咱爸妈!

    2025-06-03 11:53:00
  • 黄骅医生李金涛 13年来献的血比一个成年人全身血量都多

    2025-05-27 11:05:00
  • “山东邂逅美”摄影大赛|又见一年槐花开

    2025-04-27 1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