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田轩:将隐私保护、算法公平纳入金融伦理规范|代表委员议政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4 00:01:00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2025年2月2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调解员(右一)在调解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图/新华社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客观而言,对标金融强国目标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使命,当前,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在金融伦理治理方面存在不少短板,如金融法律与金融伦理融合不足、金融伦理教育体系不完善、金融伦理与科技伦理融合治理程度不够等。

鉴于此,我建议提升金融伦理治理水平,推动“金融为民,科技向善”。

首先是完善金融立法。推动金融法立法融入金融伦理理念,设立金融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多领域代表参与立法讨论。修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明确金融机构伦理责任,加快新兴金融业态立法,同步考虑法律规范和伦理约束。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凝聚金融伦理文教合力。由教育部、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编制《中国金融伦理建设行动方案》,统一指导金融伦理文教体系建设。组建金融伦理专门教育委员会,制定金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具体行动方案。

再者,强化金融伦理教育普及。在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阶段,将金融伦理列为大思政必修课,结合金融学科课程与实践案例,加强金融德育教育,推动金融德育示范教育基地建设。提高金融伦理教育在教师教学考核中的权重,完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将金融伦理教学融入专业课程。

另外,加快金融伦理通识教材编制。由国内一流高校牵头,围绕宏观文化、中观组织、微观个人层面,结合金融重点领域,编制中国特色金融伦理通识教材。提升金融伦理研究在高校金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考核权重,引导教师关注重大伦理选题。

还有,加强金融伦理人才考核与文化建设。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核、人才认证中嵌入金融伦理考核要求,引导金融机构设置伦理岗位,开展负责任的金融创新。建立金融伦理终身学习平台及跟踪评估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职业晋升、资质认证挂钩。强化金融机构内部伦理文化建设,建立举报机制,奖惩分明。

此外,推动金融伦理与科技伦理融合。加强金融、科技、金融科技领域在政策、标准、产品审核等方面的配合,吸纳互联网企业意见,共同探索金融科技伦理规范制定。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中,注重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伦理问题,防范金融伦理风险。

总之,提升金融伦理治理水平,推动“金融为民,科技向善”,对于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使命和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撰稿/田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编辑/柯锐

校对/陈荻雁

相关文章

  • 宇树科技王兴兴:从 8 万到 AI 机遇

    2025-05-10 17:02:00
  • 甘肃出台《实施意见》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5-05-09 16:26:00
  • 金融课堂进校园 萌娃初识人民币

    2025-05-08 10:55:00
  • 金融监管总局:降低小微企业实际承担的综合融资成本

    2025-05-07 21:21:00
  • 金融活水润民企 创新赋能促发展——中原银行驻马店分行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侧记

    2025-05-06 1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