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正成为特朗普紧盯的对象。
“我和库克间有点小矛盾。”
“我对库克说,朋友,我待你不薄,你准备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但现在我听说你要在印度各地建厂,我不希望你在印度建厂。”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与企业高管会面时的公开发言。
一周过去,特朗普再次警告库克,甚至“加码”提出实质性威胁。特朗普23日表示,“若在美销售iPhone不是在美国生产的,将对其加征25%的关税。”受此影响,当天苹果股价在开盘后大跌,市值一度蒸发逾1000亿美元。苹果供应商股价也随之下挫。
特朗普近日频频向库克发难。
据财联社报道,苹果已经从月初时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滑落至如今的第三,落后于微软及英伟达。报道援引亨廷顿银行一名研究主管的话表示,“特朗普不断点名苹果,并似乎对他们有所不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
由此可见,特朗普公开化的“小矛盾”,可是给苹果带来了大麻烦,并直观表现在股价上。
为了防备特朗普给苹果公司找麻烦,库克并非没有付出过努力,以维系二人关系。库克曾以个人名义向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捐赠100万美元,彼时的他还在就职典礼被安排在VIP位置。
紧接着,库克2月宣布计划未来4年内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其中包括招聘2万名员工以及在德克萨斯州新建一座服务器工厂。
这一笔5000亿美元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奏效了,为库克换来了“短暂的缓刑”。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发动“关税战”的9天后,手机电脑等部分电子产品被特朗普政府列入暂时关税豁免清单,这对于苹果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时间来到4月底,苹果被曝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将在美销售的iPhone手机组装业务全部转移到印度,这引起了特朗普的关注。细品特朗普5月15日在多哈发言的言外之意——就算苹果计划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也无法抵消他对苹果在印度建厂的不满。
让制造业回流美国是特朗普政府的“执念”。特朗普政府曾多次敦促苹果将iPhone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回美国。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曾畅想,数百万工人在美国“拧螺丝”组装iPhone的场景。
库克谋划苹果公司供应链加速多元化,并将iPhone的组装业务搬至印度,显然是与特朗普政府的目标背道而驰,打破了他们振兴美国制造业的“美梦”。在此背景下,特朗普多次公开“敲打”库克,甚至扬言要针对苹果公司施以关税威胁,强迫库克回心转意。
特朗普5月15日的公开“警告”后,苹果似乎没当回事,继续推动供应链“大迁徙”。据20日的报道,苹果公司iPhone的核心代工厂鸿海精密工业公司通过其新加坡子公司,向印度子公司注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21亿元),用于提升印度工厂的iPhone组装产能。
苹果的“无视”,是有道理的。iPhone没有成为,也几乎不可能变成“美国制造”,自然有其背后的商业和产业逻辑。
其一,在美生产iPhone会使成本大幅飙升。有分析指出,如果iPhone真回到美国生产,其制造成本可能飙升超90%。这一预测是基于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一台iPhone所需的700余个精密零部件中,90%依赖中国及亚洲供应商,从OLED屏幕到摄像头传感器的本土化替代将使成本激增40%-200%。
有分析指出,若强制推行“美国制造”,iPhone售价或飙升至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较当前均价上涨250%,这将直接冲击苹果的商业模式。
其二,全球供应链难转移。当下,苹果手机的供应链利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特定零部件领域积累的专业技术,并以中国供应商集群为支柱。
据央视新闻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加拿大技术洞察公司的一份报告称,苹果公司“极不可能将苹果手机的组装迁往美国”,“这条智能手机供应链在中国根深蒂固”。虽然苹果公司可能会为一些零部件找到替代制造商,但有些零部件是独家生产的,而将这些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美国将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在自动化、工具、基础设施和培训方面的协调投资。
其三,美国制造业缺技能。有分析指出,美国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差距,现在更多的是技能差距,而不是成本差距。
库克曾提出类似观点。他称,很多人以为中国吸引外国投资者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其实并非如此。从供应链布局的角度看,中国真正的吸引力在于这里集中了高素质的劳动群体,他们既具备专业技能储备的规模优势,又拥有独特的技能结构。
“在美国要召集模具工程师开会,我都不确定来的人能不能坐满一个房间。在中国,合格的工程师能坐满好几个橄榄球场。”库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事实上,早在2013年,摩托罗拉公司曾宣布要挑战美国制造成本过高的传统观念。但1年后,其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工厂因销售业绩不佳和成本过高而关闭。若苹果真的向特朗普“服软”,将沦为下一个验证该理论的科技公司。至于结果如何,也可想而知。
作者丨程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