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电影《苍山》路演“回家”临沂首映礼举行 琅琊新闻网20余名粉丝与导演面对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6 15:20:00    

3月5日下午,临沂蒙奇影城内充满了温情与感动——电影《苍山》路演“回家”临沂首映礼暨主创见面会在这里举行。临沂籍青年导演兼编剧张帆携主创团队,与家乡观众共赴一场关于“乡音、乡情、乡愁”的艺术之约。活动现场座无虚席,琅琊新闻网20余名粉丝与现场百余名观众一起,在影片中感受“苍山”的深情呼唤。这是2025年琅琊新闻网举行的第二场宠粉活动。

名额一抢而空!粉丝称宠粉活动是“及时雨”

“我是最后一个报上名的,能参加这次活动,感到非常幸运!对于影迷来说,三月是女性题材比较多的月份,在其中能看到临沂籍导演的这部优秀作品,很是期待,也祝福票房大卖……”来自兰陵的网友侯慧琳激动地对记者说,宠粉活动不仅让大家可以免费观影,还可以与电影主创面对面交流,这样的活动简直就是“及时雨”!

为回馈网友,琅琊新闻网与蒙奇影城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电影《苍山》以兰陵(原苍山县)为背景,融入了本地特色如兰陵大蒜、煎饼等地域符号。影片中,章小妹(郭柯宇饰)独自带着儿子在外谋生,为照顾患病的母亲,她在老家苍山与上海间奔波,漂泊的经历让她对故土有了新的理解。影片曾入围第17届FIRST青年电影展等。3月3日,琅琊新闻网通过各平台发布活动招募令,随后,20个名额便被一抢而空。

光影为媒,《苍山》牵动家乡观众的心

贯穿全片的临沂方言对白,瞬间将观众带入熟悉的故乡画卷。首映现场,许多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热泪盈眶。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者感慨:“我是苍山人,电影里的每一帧画面都很真实!比如,在上海以卖菜为生,影片中有太多的家乡记忆,大蒜塔、荀子文化……”网友孙女士说,仅看《苍山》片名,猜不出一二,曾犹豫是否要去影院观看。未曾想,影片带给她的更多是惊喜。她告诉记者,作为中年女性,太懂得女主角那些没说出口的疲惫:独自一人带着痴呆老娘和即将高考的儿子,漂泊在异乡上海,做着一份家政工作,情感疏离的丈夫仅给予些许经济支持……虽然内心也会波澜起伏、挣扎彷徨,女人仍旧努力工作,平静生活,力尽作为女儿与母亲的责任,这就是万千女人的人生!新生代导演能以如此克制的笔触描摹女性生存困境,实在令人惊喜。

乡情对话,主创与网友倾情互动

“初中毕业之后,我一直在外求学,或者你的经历和我有些相似,面对故乡的种种变化,有无奈、有心酸也有惊喜……”

“大蒜在剧中出现了很多次,您是培养了多少水培蒜苗,才能够让大蒜贯穿全剧?”

“剧中的柳琴戏、酒席上的兰陵酒……是不是都是你想通过电影表达给观众的情绪?”

面对观众的各种提问,导演张帆一一回应。他说,苍山这部影片源自其亲身经历。2014年家乡从苍山县改名兰陵县,从那时起他就想要为这个似乎“消失的故乡”奉上一个礼物,希望通过这部影片重新思考自己和故乡的关系。他的家乡就在兰陵,祖孙三代都出生在兰陵酒厂,影片中的场景和情节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张帆还坦言,他执导的第一部文艺片,是想通过写实的拍摄和叙事手法留给观众思考。他的回答引发观众共鸣,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言语间,张帆对家乡的眷恋溢于言表。或者,《苍山》是导演写给家乡的一封情书。

《苍山》回家:艺术赋能临沂文旅和乡村振兴

电影以山东兰陵县(原名苍山)为故事背景,展现了2014年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后的人文变迁。导演张帆以故乡为创作原点,通过大蒜这一象征性元素,如片中母亲剥蒜的场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柳琴戏表演,进而强化了临沂的地域文化特色。活动最后,张帆通过琅琊新闻网向家乡父老送上祝福:愿我们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看见临沂的美,也希望更多人走进影院支持这部影片。当然也期待未来能与家乡合作,用影视作品传播沂蒙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导演在片中融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如天桥上朗读诗歌的年轻人、在兰陵县有荀子建筑的歌剧演唱者等场景,既是对生活感受的隐喻,也是对家乡临沂的文化场景的艺术化呈现。

导演张帆告诉记者,影片从2025年2月18日定档以来,2月22日路演启动,现已走过了十几座城市,杭州、上海、宁波、苏州、无锡、南京、北京、成都、西安、郑州……而回到临沂,在蒙奇影城的路演作为家乡首映,《苍山》终于回家了!后续还将继续走向全国各地,期待让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去品味他们自己内心的那个“苍山”。

记者手记

一场首映礼,不仅是一部电影与观众的相遇,更是一场游子与故乡的双向奔赴。当银幕上的苍山与蒙山沂水重叠,当导演的乡情与观众的泪花和掌声交织,艺术与故土完成了一次深情的共鸣。或许正如张帆所言:“大蒜的生命力很强,贯穿了整部影片,也预示着无论我们身在故乡还是在异乡,能够更有希望、更有勇气地生活下去。"

《苍山》的路,创作从家乡开始,张帆通过艺术化叙事将临沂柳琴戏、兰陵大蒜等植入影片并呈现给观众,这种“影视引流+文旅落地”的模式,更好地提升了家乡的文化知名度,也为乡村振兴和城市消费升级注入新动力,而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的路,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力量点亮星空。

文/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跃 图/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拓 武舒欣

相关文章

  • 评剧集《青山是故乡》:真诚的现实主义不会过时

    2025-05-13 09:33:00
  • “赛事+假日” 跳水世界杯总决赛观众上座率超九成

    2025-05-06 13:39:00
  • 潞州区首届“炎帝大集”群众文化大舞台热闹来袭

    2025-04-30 12:45:00
  • 投喂周鸿祎事件后卤鹅哥首次露面:神情自然松弛 仍积极为家乡美食带货

    2025-04-28 19:41:00
  • 读书分享会解读山西古建文化

    2025-04-28 0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