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勇挑大梁 实干争先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2 09:49:00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了开发区本部、城南园区、城北园区、新桥园区“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开发区本部位于靖江东部地区,拥有长江岸线20.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9公里),是靖江沿江开发的主战场,也是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城南园区位于靖江城区西南部,是开发区启动最早、开发建设相对成熟的产业集聚区,正积极推进“强二优三、产城融合”发展。城北园区位于靖江城区北部,是全市中小企业集聚区,正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着力塑造“智能空调、高端装备”集聚新版图。新桥园区位于靖江西部地区,正加快发展环保装备、智能厨电等主导产业,创响特色鲜明的“新桥智造”品牌。

江苏新时代造船

近年来,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之以恒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型、提效益、增活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青山控股(靖江)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

发展质态稳步提升

大力推进创新转型,提升发展层次水平,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工业开票逐年递增,2023年、2024年分别完成开票1061亿元、1098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开票597.7亿元,同比增长10.6%。致力创新驱动发展,近3年累计创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3家,创新主体培育与科研平台建设实现量质双升,全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75家,高新技术企业278家。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第二产业实现由“造船一家独大”到“海陆空天”立体发展的转型之变;第三产业延续稳定发展态势,2024年完成服务业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73亿吨,占泰州的65%,同比增长8.8%;保税物流中心货物监管总值突破2亿美元。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坚持从区域经济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加强产业研究和谋划。本部围绕“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沿江与腹地联动并进,先后吸引中国商飞、青山控股、深国际等一批大型央企国企和优质民企落户。形成了以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为龙头的船舶海工产业链,以青山为“链主”的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以凯飞、信控为引领的航空航天产业链,以先锋、佳晟等为骨干的半导体零部件产业链,以恒艾为支撑的健康营养产业链,以深国际为代表的临港现代物流产业链。城南园区、城北园区、新桥园区等板块坚持“差异竞争、协同发展”,推动汽配、空调、电机电器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实现“智改数转网联”。

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项目

项目建设亮点纷呈

近3年,全区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9个,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101个、新竣工71个。其中,开发区本部“三比一提升”考核连续3年位居泰州A类园区第一等次。2024年,新时代、新扬子两个高技术船舶智造项目稳步推进,凯飞航空首批水平尾翼投入试生产,中粮粮谷、永盛光电(一期)、美好鲜食加工基地等30个项目顺利开工,计划总投资达285亿元;甬金高品质不锈钢板带、华汽新能源轻合金压铸等21个5亿元以上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先锋精科成为2024年度全省唯一科创板上市企业。今年1—7月,全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8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0个。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围绕“优营商、引好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软硬环境同步跃升。硬环境建设方面,规划布局了大健康、精密制造、航空航天、重装制造等特色产业园,为项目入驻提供可靠支撑;规划建设华晟重金属防控、华为云数据中心、公共实训中心、国家级铸造基地、电商创业中心等13个创新载体发展平台,为产业发展赢得主动。软环境建设方面,深化“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增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动服务效率。2024年,新时代新能源船舶智造、航天动力产业园、永盛光电等3个项目服务团队荣获泰州“骏马奖”。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近期召开的靖江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高站位擘画了靖江“456”产业链群体系建设的崭新蓝图。开发区深入贯彻全会精神,坚决扛起“挑大梁”责任,以项目为桨、产业为舵,加快“456”产业链群体系建设步伐,持续稳固经济向好态势,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开发区GDP过千亿,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恒艾大健康产业园

聚焦产业强区

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

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未来产业靖江化,持续做大做强“456”现代产业链群体系。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按照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高技术船舶、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及制品等四大主导产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宽,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培育,围绕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五大新兴产业,选好细分赛道,精准招引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抢抓未来产业新机遇。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前瞻布局合成生物、半导体、氢能、人工智能、深海深蓝、航空航天等六大未来产业,谋划实施一批新赛道项目、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促进未来产业链协同发展。提振现代服务业活力。聚焦城市功能品位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做好产业配套,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聚力打造苏中知名的现代服务业强区。

聚焦创新引领

不断汇聚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产业层次,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先锋、东华测试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成长为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差别化培育和政策支持,在航空航天、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项冠军企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共建先进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创新中心。建强特色园区专业孵化器,建优标准化厂房区域环境,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汇聚创新创业人才。量身定制配套政策,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加快引培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紧缺人才。依托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省靖中专校、公共实训中心等载体,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和蓝领工匠。

聚焦绿色转型

着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全方位践行绿色生态理念,高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把好项目准入关。强化项目联合预审,推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对存在环保、安全隐患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科学谋划项目用地、污染物排放、能耗替代方案,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坚决守好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紧盯“亩均效益”。坚持“亩均、绿色、创新、能耗”论英雄导向,建立健全企业资源利用、项目履约评价和退出机制,倒逼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转型发展,不断提高“亩均产出”和长江岸线“米均效益”。盘活低效闲置资产,通过高位嫁接、优化重组等方式,加快“腾笼换鸟”,力促集约、绿色、高效发展。注重系统施治。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实施节能改造,推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加快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标排放,完善污水管网体系,推动各类污水“纳管接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擦亮园区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

深国际靖江港

聚焦产城一体

持续塑造发展新优势

开发区本部,有序整合沿江散货码头,深耕岸线价值,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围绕船舶工业、现代物流、航空航天、智能重装、新型金属材料等产业链布局,着力招引一批岸线资源利用率高、产业支撑力强的高端项目,努力实现港产城深度融合。加快完善新港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布局工业邻里中心,改造提升现有商业网点,配套建成明德青年公寓,均衡科教文卫公共服务,打造宜居宜业宜商新高地。

三个园区,持续做优“美丽新南城、活跃商贸区、高端产业园”,调优“智创新城、灵动孤山”,创优“重装集成港、高端智造园、生态幸福城”的空间布局,做到城南、城北、新桥经济发展更平衡、民生保障更充分、社会事业更繁荣,彰显现代产城的文明风、书卷气。

  (江南)

相关文章

  •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勇挑大梁 实干争先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5-08-12 09:49:00
  • 唐山执玉泽轴承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2025-08-12 05:38:00
  • 网友吐槽百果园品质下降,“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董事长回应

    2025-08-10 10:19:00
  • 无业绩保障65亿豪赌钛铁矿,安宁股份收问询函,净利连降3年负债压力剧增

    2025-08-09 19:54:00
  • 南安市领导调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

    2025-08-08 12: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