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辅导员也要“上大学”?山东这所高校建了全国首个辅导员学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8 09:31:00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与基础医学院辅导员侯瑞刚和董灵芝的学生中,2020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小李(化名)最让两人担心——他是一名骨癌患者。

近10年求医历程,小李经历了17次化疗、10余次手术以及两次病危。病痛不仅在他身上留下疤痕,更有藏在心底的自卑。

“如何对特殊学生进行精准帮扶”——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侯瑞刚和董灵芝的脑海。

恰逢该校辅导员学院开设特殊学生帮扶等必修、选修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工作坊等沙龙活动,两人对小李的帮扶方向由此逐渐明晰。

在辅导员学院的体系赋能下,侯瑞刚、董灵芝对小李的精准帮扶落在了实处。最终,小李从骨癌患者成长为优秀学生典型,并以自身经历激励着更多人。

受益于辅导员学院体系的师生不在少数。作为全国首个辅导员学院,该学院如今已满“周岁”。回顾一年多来的发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贾海宁表示,“辅导员学院实则在构筑一张‘育人共同体’发展蓝图,既增进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又更有针对性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缘何为辅导员单独成立一个学院

2024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辅导员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全国高校首个实体运行的辅导员专门培养机构诞生。事实上,在此之前,该校已就辅导员队伍培养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探索。

组建于2019年2月28日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是一所“年轻”的高校。伴随学校规模的扩大,新进辅导员数量占据辅导员群体近70%,辅导员年轻化、经验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2020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辅导员发展中心顺势成立,在队伍建设上实现辅导员学培体系和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双引擎驱动。“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8个工作室存在方向模糊、不成体系的问题,而且辅导员培训短时点状、不够系统。”该校学生工作部部长谭桂明坦言。

对这一点,时任该校大学生青春健康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生物医学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一航有着切身感受。

张一航主持的工作室,正是当时辅导员发展中心下设的8个工作室之一,这一工作室设立初衷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恋爱观、婚育观等方面的引领。

工作室开展的主题活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张一航面临的困惑也与日俱增:“我们这些辅导员很明显地感受到,尽管活动数量上去了,但彼此关联性不够,针对性不强。”

张一航举例,譬如很多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不够适应,不乏有同学把大一当成了“高四”,大二大三年级需要面对校园恋爱、两性情感等问题,大四毕业季又面临择业升学等重大抉择,学生们在不同阶段显然需要更细化的引领,“然而,这些是工作室没有考虑到的,体系化建设显然不够完备”。

同样不容忽视的是,8个工作室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较多,但针对辅导员自身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却比较少,缺乏体系;不仅如此,工作室之间沟通交流比较少,活动同质化较为普遍,发展方向缺乏清晰规划。

当时全校的辅导员培训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和很多高校类似,之前该校对辅导员队伍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大约每隔两三个月对全体辅导员集中培训一次,每次两三天,请多名专家授课,培训主题也较为随机。这样的“大课”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兴趣的辅导员缺乏针对性,效果一般。

面对这些实际难题,如何解决?“既然企业有提升员工素质的专门培训机构,那高校为什么不能对此专设一个辅导员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辅导员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晓哲表示,建立辅导员学院是水到渠成之举。

辅导员不是天生的,也需要专业化培养

该校辅导员学院在辅导员发展中心的基础上,设立综合办公室,依托8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成立教研室,负责课程教学、组建团队、制定授课计划,并由各工作室主持人担任教研室主任,同时配有2至3名教研室助理,整个框架结构成体系而建。

在运行模式上,辅导员学院设置四大核心课程体系,要求“既要聚焦辅导员的主业,也要结合辅导员个人发展方向、个人爱好”。

必修课主打政治模块和教育模块,选修课主打自身建设模块,辅导员沙龙主打体验和交流模块,品牌活动主打实践模块。每个教研室的课程动态更新,师资力量包含校内校外专家学者。

根据辅导员学院的规定,按照入职年限,辅导员分为初、中、高级3个等级——入职3年以内为初级辅导员,入职4至8年为中级辅导员,入职8年以上为高级辅导员,达到升级年限的辅导员,需修够相应级别的学分,并通过等级晋升考核,才能升级为更高一级的辅导员。

“初级、中级辅导员每年度总学分都要达到35学分,本级别内必修课达到15学分,选修课达到10个学分,沙龙和活动品牌分别达到5个学分标准,才有资格参加优秀辅导员的评定。”谭桂明介绍,辅导员学院的学分目前已经与校级优秀辅导员评选、辅导员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下一步,学校将出台相关细则,将学分与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在明确的课程体系、严格的学分考核下,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辅导员学院线上线下培训辅导员共1782人次,这一数字相较于全校专职辅导员128人的总人数,规模可观。

辅导员要走出事务性工作的迷雾

在王晓哲看来,辅导员学院在形成授课规模之余,更要过实践关,“希望形成一些规范化的流程和实用性的工具,供辅导员实际应用”。

张一航如今担任辅导员学院大学生青春健康教研室主任,也是生物医学科学学院2024级辅导员。如今,他已在辅导员岗位上坚守15年,带过7届学生。

刚参加工作时,张一航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远不如现在深刻。他坦言,以前常从自身角度出发为学生排忧解难,但“所提供的帮助可能并非学生所需”。

现在经过辅导员学院的学习之后,面对00后学生,张一航发现“朋辈互助+情感共鸣”的方式效果更佳。他在大学生青年健康同伴社团中培养“青春健康志愿者”,“以同龄人视角开展宣传、情绪管理”。

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泰山班2025届毕业生小王(化名)曾陷入紧张焦虑情绪,一度影响睡眠和学习状态。无奈之下,她向张一航求助。

彼时,张一航刚参加完辅导员学院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掌握了专业心理疏导技巧,他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引导小王区分“现实压力”与“放大的恐惧”,通过“情绪日记”梳理心理变化,制定应对策略。

张一航还细心观察到小王成绩不错,结合在辅导员学院学习的学生竞赛指导课程,他联合学业导师,为小王定制个性化帮扶计划。张一航感慨,“通过辅导员学院的学习,工作思路更广阔,更有方向方法”。

在张一航的帮助下,小王逐渐走出焦虑情绪,并在学术科研上做出成绩。她在毕业感言中专门提到老师的帮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成长之路”。

目前,辅导员学院侧耳倾听教研工作室开展的心理辅导系列课程,已形成《表达性艺术治疗》手册,这份工具性、流程化的“教材”,可供辅导员“对症下药”。

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量化,从简单事务性通知到定制个性化方案——在辅导员学院的体系赋能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迷雾中找回育人方向,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在各个领域成长成才。

“辅导员学院培育卓越的辅导员,而卓越的辅导员培养卓越的学生,由此更好地形成辅导员和学生的发展共同体。”王晓哲说。

如何让更多的年轻老师走得更远

从“救火员”到“领头雁”的工作意识转变,临床与基础医学院辅导员王蕴含深知“自己还需成长”。

参与辅导员学院的学习后,王蕴含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感觉自己更具有“规范且灵活的问题解决策略”,同时更具有“工作坊式的革新与综合视野的拓展”。她坦言,辅导员学院提供的科学系统课程与辅导员工作职责贴合,既能“学得广”又能“学得深”,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工作中收到了实际效果。

不久前,王蕴含刚刚通过考核,正式晋升为中级辅导员。

在辅导员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看得见,摸得着。除了专业能力的精进,辅导员学院希望让更多年轻老师走得更远。

据介绍,关于辅导员学院的未来,该校已做好充分规划,包括:深化产学研生态,立足辅导员学院,持续迭代升级课程体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研发-转化”贯通融合的闭环机制,努力建成辅导员发展示范基地;升级智慧成长体系,全面优化“辅导员职业发展档案库”,构建全生命周期评估系统,进一步完善智慧平台学分系统,实现个人成长历程全链可溯、动态可视,并精准推送个性化发展建议与培养路径。

同时,还将进一步扩容示范效应辐射范围,逐步打造“学术论坛+技能比武+成果推广”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探索建立辅导员核心能力认证标准,为辅导员评价提供标准化参照。

相关文章

  • 辅导员也要“上大学”?山东这所高校建了全国首个辅导员学院

    2025-07-28 09:31:00
  • 山东章鼓董事会国资董事席位扩容至3席,方氏父子掌舵近30年面临治理重构

    2025-07-27 13:34:00
  • 清积水、灭蚊虫!高明更合全力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2025-07-24 20:46:00
  • 谌贻琴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7-23 19:34:00
  • 辽宁多举措防御新一轮强降雨

    2025-07-21 07: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