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冬病夏治与夏季养生”专题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表示,三伏天是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实施“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机,在冬病夏治诸多方法中,三伏贴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老少咸宜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
看似不起眼的贴剂,究竟有何魅力?哪些人适合贴?是否必须在三伏天贴?三伏天即将到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就此采访了太原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韩娟,带您了解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穴位贴敷正当时
7月15日,太原市中医医院儿科诊室内弥漫着中药的辛香气息,今年13岁的王姓小朋友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诊室,这已是他连续第4年来贴三伏贴了。儿科主任韩娟在把脉问诊后,为他开出了适合他的药贴和穴位。从最初畏缩在妈妈怀里,到如今能够清晰地指出“足三里”“肺俞穴”这些穴位名称,几年光阴的坚持,王姓小朋友曾经冬春必犯的缠绵咳嗽,已被这温热药香驱散得踪迹杳然。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理念下的穴位贴敷疗法。它以中医经络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将调配好的中药研磨成粉末,制成膏剂,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贴敷于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药物渗透和穴位刺激,达到温阳散寒、调理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韩娟表示,在中医儿科临床上,三伏贴具有简、便、廉等特点,易于推广,其不用内服或刺入皮肤,几乎无疼痛等不适,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
三伏贴通常由多种辛温散寒、通经活络的中药组成,这些药物按一定比例研磨成粉,用生姜汁等调和成膏状,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渗透作用,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脏腑功能。韩娟表示,三伏贴讲究“辨证选穴”,通过在人体穴位贴敷药物发挥作用,而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药物和穴位都大不相同。
韩娟介绍,三伏贴并非人人皆宜,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气虚、阳虚、痰湿体质或与受寒受凉相关的病症,包括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骨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虚劳)以及体质虚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些人群通过三伏贴的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发作频率、增强体质。“就儿科疾病而言,小儿三伏贴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韩娟说。
把握黄金时机 贴敷时间因人而异
三伏贴每年贴敷的时间不一样,传统要求“初伏首日”开始,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每两次贴敷间隔7-10天。今年初伏时间为7月20日至7月29日,中伏时间为7月30日至8月8日,末伏时间为8月9日至8月18日。每伏首日是敷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机,其间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时间表贴敷,贴敷时间可不拘具体某天,疗程依次后延。
“以往三伏贴都是从‘头伏’开始贴,但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患者从夏至开始贴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每10天贴1次,最好连续贴3-5次。”韩娟表示,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也标志着人体将进入阳气最旺的阶段,这时候顺应时节调养人体阳气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三伏贴的贴敷时间通常为1-4小时,可根据患者年龄和皮肤耐受程度而定。”韩娟介绍,儿童皮肤娇嫩,贴敷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至2小时;成人贴敷时间为2-4小时,切勿为追求效果自行延长贴敷时间,极易引起严重水泡甚至灼伤。通常建议连续贴敷3-5年,因为人体体质的调整和疾病的改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坚持贴敷才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安全贴敷,牢记这些“不”
“三伏贴一定要因人辨证选穴,再进行贴敷。”韩娟提醒,贴三伏贴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疾病诊断,判断是否适合贴敷及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药贴,由医护人员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贴敷,确保穴位准确,不要自行购买随意贴敷。发热患者或处于疾病的急性或发作期;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瘢痕体质者都不适合三伏贴疗法。
此外,贴敷前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有破损、过敏、溃疡等情况下贴敷。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应告知医生,以便判断是否会与三伏贴产生相互作用。
韩娟表示,贴敷后皮肤出现轻微发红、发热、瘙痒等症状,一般属于正常药物反应,是药物刺激穴位、激发经气的表现,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1-2天可自行缓解。但如果皮肤出现水泡、破溃、过敏等情况,必须立即揭去药贴。较小的水泡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待其自然吸收;较大的水泡或已破溃的,需要到医院由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抽液等处理,以防感染。
韩娟提醒,贴敷期间不宜在阳光下暴晒、泡冷水、游泳或从事激烈活动;建议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海鲜、羊肉、韭菜、香菜等。夏季炎热,不要直吹空调或过度贪凉,避免立即洗澡,保证充足睡眠。
“三伏贴是中医‘治未病’和‘冬病夏治’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对虚寒性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为显著。”韩娟强调,“但它绝非‘万能贴’,不能包治百病,更非人人适用,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如有需要,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贴敷,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李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