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3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找到最鲜活的中国答案|两会走笔》的报道。
“乔红委员,第一次上‘委员通道’紧张吗?”
今年两会,我用这句提问开启了人民大会堂里“抓活鱼”的现场采访。
当时远远看到首场“委员通道”候场区一个白色西服的身影,一眼认出这是乔红委员,我很是惊喜。人形机器人是会前高热话题,此刻主角正站在台侧,我快步上前凑近镜头,记录了通道开始前的鲜活一幕。突然被问及是否紧张,乔红笑了:“不紧张,不紧张。”她整了整衣服,向我招了招手,严谨中透着一丝轻松。
今年两会前,单位领导跟我说:“今年派你上会,做‘自由人’,主要任务就是‘抓活鱼’供给移动端,用《两会青年问答》这个栏目,推出一组现场采访,要抓住青年网民的关注点和最热话题。”
都说两会是一座随时供记者发掘的“新闻富矿”,但是要想真正有所收获,却并非顺手拈来那么简单。不仅拼“快速识人”的眼力,还拼“问题切口”的脑力,更拼“敢于提问”的胆量,总之要有超强的临场反应力,才能有所收获。会前我把2024年两会的大量报道做了详细梳理,归类了青年人可能感兴趣的代表委员,反复熟悉这些人脸。在微博、B站、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热门话题下,找大家留言最热的问题,记在手机记事本里,以便随时调阅修改。功课做得越多,越觉得两会“活鱼”不好抓。
果然,大会开始第一天,我就强烈感受到了同行们的“拼”。为了挖掘到第一手的素材,简直是“十八般武艺”大比拼,凌晨5点大会堂门口排起长龙、百米冲刺“进场卡位”……人大开幕会当天,甚至有记者为了追堵刚刚从“代表通道”下来的雷军而不小心跌倒,可见现场抓新闻“活鱼”之激烈。
大厅中圈媒体太多,那就周边突围。大会堂一层大厅中间的《报春图》前是代表委员会前停留最多的点位,慢慢搜寻,我的目光落在了乔杰委员身上,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也是生殖领域的权威专家,网友们关心的“生育”问题,找她谈再合适不过。
我急忙上前,边问边拍:“现在医学上,最优的生育年龄是什么时间?”
这是她熟悉的领域,乔杰委员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最优的生育年龄还是22-28岁,28-35岁是个平台期,也是比较好的生育年龄,最好不要超过35岁。”用最优生育年龄切入问题,既为年轻网民提供了参考依据,也对生育意愿、生育时间等话题进行了科普,短短28秒的一段采访,后来快速冲上了抖音热榜,播放量达到2780万,点赞数据到现在仍在不断刷新,“最优生育年龄”也成了热议话题。
成功抓到“活鱼”后,顺着这个路线,我又采访到了吴义勤委员,他是中国作协副主席,谈了“AI生成文案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抓”到了贾少谦代表,提问他“年轻人都不看电视了,对电视机企业有怎样的影响?”作为著名电视机企业的董事长,他说“看球赛、看大片,大屏幕带来的体验程度,不是移动终端能替代的,未来电视机企业要把体验感做起来,满足多元化需求。”
在何小鹏代表结束“代表通道”答问后,我找到他问:“网友都说新能源汽车的车门不好开,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作为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他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这样的车门有更好的风阻,并且造型更科技,我们正在做更好开的车门把手。”
能找到这样的话题切入口,确实和生活体验分不开,打车遇到一些奇特的新能源车把手,不会开很尴尬,也是大家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痛点,把这些生活化的“小问题”带到两会上,通过代表委员接地气的回答,赢得了网友的好感。
接连几次会前顺利抓到“活鱼”,让我信心满满。没有全体会议的时候就去驻地“挖宝”。瞄准了江苏团的张雨霏代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的拼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深受网民喜爱。在驻地,我用一个问题打破了初次见面的尴尬。“为什么江浙沪盛产游泳运动员?”她笑了,机智地接上了我的问题,“可能因为我们都有三点水吧”。这个问答片段后来成了此次采访的点睛之笔,整个采访氛围也很轻松融洽。
晚上是代表委员休息的时间,约采访相对容易,尽管白天跑会都是5点起床,已经很疲惫了,但还是不想浪费采访机会,叫上同事一起去广东团找董明珠代表。
白天只要她出现在会场就被团团围住,拥挤的氛围也不太可能问到想要的内容。到了驻地采访间,在安静的环境中,董明珠代表对我们的问题侃侃而谈,“一个好的企业,要被消费者依赖,才有希望”。一个小时的采访围绕青年人就业、灵活就业人员“五险一金”缴纳等话题展开,广受关注。
六七天的时间,从单兵突围到团队作战,我在前面采和拍,后方迅速剪辑、制作、推送,一条条鲜活的两会现场报道不断通过新华网全端口发布,冲上了热榜、热搜。
现在回想,这些被热搜热榜接住的“活鱼们”,何尝不是当下年轻一代最关注的问题,里面藏着的可能就是最鲜活的中国答案吧。